“國家治理效率的新提升”是“十四五”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。在大數據時代,經濟活動數據日益豐富為“海量數據”。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隱藏在這些“海量數據”中的經濟規律,并將其用于宏觀經濟運行監測、趨勢預測和管理決策,對于提高中國宏觀經濟治理的有效性有很大幫助。
發揮大數據監測經濟的“攝像機”作用
傳統的宏觀經濟監測數據主要來源于政府統計部門的業務抽樣數據。這些數據時效性差,樣本量小,錯誤率高。在對這些數據進行抽樣統計監測和分析時,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往往不夠高。除了政府統計數據外,經濟大數據主要包括商業平臺數據、搜索引擎數據、網絡爬蟲數據、智能物聯網數據等。這些數據來源于開放的互聯網,數據量大,來源廣泛;這些數據捕捉微觀經濟活動,粒度小,時效性強。對這些“海量數據”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,可以更準確地挖掘宏觀經濟運行規律,也可以進一步應用于市場分析、態勢研判、政策模擬、效果反饋等宏觀經濟監測事項,實現對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實時跟蹤和對結構特征的準確研究判斷。
發揮大數據預測經濟的“望遠鏡”作用
在以國內宏觀周期為主導的經濟新常態和發展新格局背景下,國內周期和國際周期相互促進,中國經濟正逐步進入結構調整的深水區,宏觀經濟預警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傳統的宏觀經濟預測方法不僅受限于抽樣數據的缺點,還面臨小樣本推理的瓶頸。在經濟大數據背景下,利用大數據技術更容易構建經濟先行指標體系,更容易構建多維預測模型,進行復雜預測。這使得大數據成為突破傳統預測方法瓶頸的重要手段,在GDP、失業率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預測中已經有了成功的應用。大數據預測方法往往比傳統經濟預測具有更好的準確性和及時性,往往可以為宏觀經濟預警贏得更長的窗口期,從而為宏觀經濟結構調整贏得更多的戰略機遇。
發揮大數據在經濟決策中的“指南針”作用
近年來,中國的每一次宏觀調控都面臨著應對全球經濟沖擊、對沖世界經濟下行趨勢的考驗。運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創新宏觀經濟決策機制,提高宏觀經濟決策水平,已成為全球貿易和中國經濟共同關注的焦點。
過去,宏觀經濟決策主要是一種實證決策模型。在大數據時代,“讓數據說話”是大數據的本質。通過大數據,可以實時監控經濟運行情況,提前預測經濟發展趨勢。大數據正逐漸成為輔助宏觀經濟決策的重要手段。大數據輔助宏觀經濟決策可以提高宏觀經濟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。各級宏觀經濟決策部門要摒棄“打腦袋做決定”的舊思維,樹立“用數據做決定”的新理念,讓“用數據做決定”貫穿宏觀經濟決策的全過程。需要指出的是,大數據輔助宏觀經濟決策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宏觀經濟實證決策,而是要建立“收集數據-定量分析-實證證據-決策優化”的決策新路徑,最終建立宏觀經濟實證決策與數據決策深度融合的科學決策模型。
下一篇: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客戶評級:從空架子到大人物